宜春苑
范成大〔宋代〕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
连昌尚有花临砌,断肠宜春寸草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宜春苑各个角落已经遍布坟墓和狐獾洞穴,但是过路人仍以东御园称呼这里。
当年的连昌宫台阶旁还生长着几株残花,而这里却寸草不生让人思之肝肠寸断。
注释
宜春苑:北宋皇家的御花园,位于北宋故都开封东二里,俗称“东御园”。
旧宋门:是汴梁旧城东面的一个门,原名丽景门,金人占领后改名宾曜门。
冢(zhǒng):坟墓。
獾(huān):一种小野兽,善于掘土为穴。习惯在废墟、坟墓之中居住。
蹊:小路。
隅(yú):角落。靠边的地方。
御园:皇帝的花园。
连昌:即连昌宫,唐代宫殿名,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以记沿途闻见,这首诗是其中第十一首。诗人看到昔日繁华的京都已满目荒凉、颓败不堪时,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范成大著,《范成大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28-29页
2、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540页
3、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1-42页
赏析
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宜春苑的现状,第三、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河恢复无望的痛苦之情。诗人借景抒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狐冢獾蹊满路隅”,首句实写诗人当时亲眼所见宜春苑的萧条荒凉景象,通过“狐冢”、“獾蹊”写出了昔日繁华无比的汴京皇家禁苑宜春苑今朝的残破荒凉,并以此寄托诗人对北宋政权覆灭的悲哀之情。
“行人犹作御园呼”,次句以行人犹称此地为“御园”,说明昔日北宋故都的汉族百姓虽然生活在金人的残酷统治之下,但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故国。此句充满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连昌尚有花临砌”,第
简析
《宜春苑》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宜春苑的残破、荒凉现状;后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山河恢复无望的痛苦之情。整首诗借景抒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寄托诗人对北宋政权覆灭的悲哀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267篇诗文 412条名句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宋代〕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宋代〕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春山 一作:暮山)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宋代〕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