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妾薄命

袁宏道 袁宏道〔明代〕

落花去故条,尚有根可依。
妇人明夫心,含情欲告谁?
灯光不到明,宠极心还变。
只此双蛾眉,供衰几回盼。
看多自成故,未必真衰老。
辟彼数开花,不若初生草。
织发为君衣,君看不如纸。
割腹为君餐,君咽不如水。
旧人百宛顺,不若新人骂。
死若可回君,待君以长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花离开原来生长的枝条,还有树根可以依靠。
妇人失去了丈夫的欢心,那难言的痛苦要向谁诉告?
晚上点燃的烛光燃不到天明,宠爱到极点也会变心。
只有这一双长长的蛾眉,能供得几次回头顾盼怜爱深深。
看得多了就不新鲜了,我的容颜未必真的已经衰老。
譬如那开了数次的花树,不如那刚刚长出来的鲜草。
用头发为你编织衣裳,你心中还比不上薄纸一张。
割下身上的肉为你准备饭食,你吞咽时还不如清水一汪。
原来的妻子百般温柔顺从,还不如听取那新人咒骂一场。
如果一死可以使使夫君回心转意,我愿长埋地底等待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朝由于推行绝对君主专政,理学、八股盛行,却出现了“台阁体”到“复古派”的长期统治,前者空洞典雅,后者模拟聱牙,平易通俗的文风消匿了。不过,时代发展到明朝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解放浪潮涌出,戏曲小说大盛,民间文学被重视,一股文学通俗化的激流以冲决一切的力量奔涌向前。袁宏道顺应这股潮流,提倡以平易通俗的语言,直抒胸臆,不用什么典故,大量釆入俗语,他还向民歌学习,创作表现出鲜明的特色,清晰明快,平俗易懂。《妾薄命》就是这时期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梦生注译.元明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7.第143页
2、 湖北大学中文系湖北作家研究室编.湖北作家论丛 第1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06.第257页

赏析

  《妾薄命》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一首拟古乐府诗。诗文通过一个弃妇的内心独自,表现她和与她有着共同命运的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全诗每四句换韵,层层深入地揭示弃妇内心的悲愤。“落花去故条,尚有根可依。妇女失夫心,含情欲告谁?”在诉说了弃妇悲惨的命运后,从“灯光不到明”到“不若初生草”等八句,接着说明,弃妇被弃,完全是无辜的,原因在于丈夫喜新厌旧;即使妻子尚未年老色衰,他也要另觅新欢。在他看来,“初生草”也比“数开花”美得多。正由于丈夫喜新厌旧,所以妻子无论怎样委曲求全,也无法使丈夫回心转意。最后八句便是深入揭示这层意思的。织发为衣,剖腹为餐,自然是夸张语,但又完全是实情。弃妇如果能使丈夫回心转意,甚
展开阅读全文 ∨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1667篇诗文  25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发淮安

杨士奇 杨士奇〔明代〕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渡白马湖

郭武 郭武〔明代〕

轻风小寒吹浪花,新柳茸茸啼乳鸦。
平湖一望几千顷,远水连天飞落霞。
斜阳忽堕澄波底,白鸟犹明山色里。
严更何处鼓冬冬,棹歌未断渔灯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墨翁传

高启 高启〔明代〕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